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(wǎng)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廣告雜燴>詳細內容
基于價值創(chuàng)造,打造懷舊營銷廣告的第二個春天
作者:魏長永 時間:2010-5-31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懷舊營銷廣告,一直是眾多營銷手法中的一種,散見于各個行業(yè)的營銷案例中 ,凡是有點歷史淵源的素材或者針對有過時間閱歷的消費者,廣告策劃者大多會采用懷舊廣告,大打懷舊親情牌,用以激發(fā)購買欲望,其本身并沒有多少新意。
筆者認為,懷舊營銷廣告,如果按照營銷學中“道、法、術”的深度劃分,依然是營銷學中“術”的范圍,還沒有到“道”的高度。做好營銷廣告,尤其是做好懷舊營銷廣告,切記懷舊只是基礎,只是操作的一個平臺,創(chuàng)新才是根本。懷舊只是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,創(chuàng)造性才是內涵。懷舊本身就像一塊鐵件,鍛造得當,可作一把鋒利的佩劍,鍛造不好,可能也就是一塊墊腳石,甚至成為消費者認知路途上的絆腳石。如何把握懷舊營銷廣告的表現(xiàn)手法,關乎廣告效果的生死兩重天,是營銷廣告人心中割舍不下的痛。
一 懷舊營銷廣告 基于情感基礎
懷舊營銷廣告,無疑就是針對過去的時光,拉回現(xiàn)在重新展現(xiàn)。懷舊本身沒有年限的劃分,上至千年傳承的古樸文化,得以廣泛傳播,下至流行時尚的輪回翻版,只要運用得當,都可以作為懷舊營銷廣告的話題,給消費者清新的感覺。好久不見,如今不期重逢,這種“他鄉(xiāng)遇故知,久旱逢甘霖”的喜悅,久違的感覺就是懷舊營銷廣告的內在價值;谶@種溫故而知新的情感價值,用廣告形式得以展現(xiàn),給銷售帶來活力。水井坊,國窖1573等廣告,都很好地展示了情感價值。但是,我們同樣也看到,后來許多打著懷舊旗號的廣告,一哄而上,有的虛假宣傳;有的只是拿時間說事。牽強附會,忽悠消費者,大大稀釋了懷舊營銷的廣告價值,降低了消費者對整體懷舊營銷廣告的認同度,給以后的懷舊營銷廣告制作者提出了挑戰(zhàn)。
信息時代,人們本能的抵制撲面而來的雜亂資訊,避之唯恐不及,但對曾經(jīng)的往事,可能留下極深的印象。愈久彌深,只要一個引子,立馬顯現(xiàn)。你可能不記得上周吃過什么食物,卻能時常憶起貧困時一次吃油煎膜片的經(jīng)歷;你可能不記得游歷過的大川名山,但卻不能忘懷第一次走出山村登爬的第一座樓的扶手;你可能不記得穿過多少品牌服飾,但卻對過去曾艷羨已久的一頂軍帽情有獨鐘。南方黑芝麻糊的營銷廣告,就是運用了這種策略,小男孩埋頭猛吃,那種投入,那種香甜的感覺是我們大人多年沒有了的,讓我們想到過去貧困時期那種吃飯的感覺。此時,產品的質量,甚至超越質量的美味,都不用表述,表述都是多余。一句廣告詞“一股濃香,一縷溫暖”,意蘊悠長,讓人流連,久久回味。
懷舊營銷廣告就是打感情牌,廣告必須貼近生活,緊扣時代脈搏,展現(xiàn)能夠被廣泛認可的主流精神。例如,泰山啤酒廠推出一款清爽型啤酒,為了打開市場,廣告就借助了人們懷舊的心理,突出豪爽這個主題。“我敢當,天地爽”,一句廣告詞,巧妙地借用了泰山歷代傳說的民間英雄石敢當?shù)墓适,喝泰山清爽啤酒,找回一次做殺富濟貧的英雄的感覺。在這里,懷舊廣告起到了搭建平臺的作用,讓產品而不是讓懷舊對象載歌載舞,完美展現(xiàn)。
懷舊廣告,如果單純地基于情感營銷,不去深層次地創(chuàng)新,那么,它就不能將產品大規(guī)模的復制,不能規(guī)模生產的產品,在營銷領域并不存在太大的意義,可能只是個一廂情愿而已。人們懷舊,并不代表一下子想回到過去,非要過那種生活。盡管有人對其感情割舍不斷,但是,它珍藏于人們的記憶當中,記憶并沒有與時俱進。充其量,懷舊只是目前生活得點綴,不能形成規(guī)模銷售,進而給企業(yè)帶來可觀利潤。
二 懷舊營銷廣告 成功于創(chuàng)新后的共鳴
一代國畫大師齊白石說過:“學我者生,似我者死,”以此送給懷舊營銷廣告的策劃者們,不知作何感想。簡單復
制過去,一味翻版是走不出廣告制作的平庸。懷舊,對于舊人是溫故,對于新時代的都市人,往往是另一個層面上的新。懷舊的魅力就在于此。承上啟下,一脈相傳,引發(fā)一個談論的話題,進而聚焦消費者的眼光,創(chuàng)新的懷舊才能給銷售帶來轉機。
懷舊營銷廣告就是給產品增加一個懷舊的理由,把這理由結合到產品,以其引起消費者的共鳴。北京同仁堂制藥,高舉著“用料雖貴必不敢減物力,泡制雖繁必不敢減人工”的企業(yè)廣告,致力于消費者健康的事業(yè)。懷舊的基礎是老字號的生產理念,創(chuàng)新的是生產工藝,新開發(fā)的品種;還有終端網(wǎng)絡的布局和人性化的醫(yī)療服務。在假冒偽劣藥品盛行的當口,消費者更加認同仁堂的廣告和企業(yè)理念。
同仁堂的另一個價值取向是“可以養(yǎng)生,可以濟人者惟醫(yī)藥為最 ”,被社會廣泛傳頌,無意間成為同仁堂的廣告。因為一直把握中醫(yī)藥文化這個主題,使得企業(yè)橫跨三個世紀,綿延三百四十年。中藥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的歷史,因為它是中國的瑰寶,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。不論國外注冊多少個中藥商標,中藥文化在中國是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。“中藥為本,西藥為輔”的用藥理念被許多人贊同。中藥含著太多的中國元素,有時簡直就是華夏的象征。在目前的國際形式下,經(jīng)濟寒冬,人民幣飽受升值壓力,如果同仁堂能夠站出來,依舊堅守中藥養(yǎng)生治愈的理念,擎起中國元素這桿大旗,大打民族傳統(tǒng)牌,高舉“中藥復興,強民族體魄,看我同仁堂”的廣告,一下子就能激起國人的愛國熱情,用中藥復興的引子引導國人發(fā)奮圖強,重溫泱泱大國的民族自豪感,同仁堂必將名利雙收,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。
三 懷舊營銷廣告 臻于價值創(chuàng)造的想象之中
蒙牛的“老冰棍”,獲得了營銷的成功,創(chuàng)造了不菲的利潤,就是因為它遵循了懷舊營銷中的創(chuàng)新共鳴的組合法則。傳統(tǒng)的老式冰棍,其實就是一塊冷凍的冰塊。在新的營銷中,借用了老式冰棍的形體,添加了眾多爽口的原料,在廣告上與消費者達成共鳴:“那一聲聲引逗的吆喝,難忘的是那緊握手里的零錢奔出家門,難忘的是手里舉著沉甸甸的滿足,難忘的是舌頭嘴角那意猶未盡的甜蜜”;趹雅f,而又不拘于懷舊,才能做出好的廣告。
基于以上的論述,我們能否挑戰(zhàn)一下我們的思維。既然蒙牛乳業(yè)的老冰棍能夠借助于懷舊,借助人們對單一冰棍認識的資源優(yōu)勢,創(chuàng)造性地利用懷舊營銷開發(fā)出這么一款贏利產品,能否借著這一思維繼續(xù)走下去。
在蒙牛公司誕生以前,冰棍都是這個樣子,已經(jīng)跨域兩個世紀,幾代人的認識,形成了一個厚重的認同資源。原來最早消費老冰棍的人,現(xiàn)在有能力消費更高級的商品,新時代的新人也有能力消費更高級的商品。我們既然認為老冰棍是傳統(tǒng)的,傳統(tǒng)的就應該是正宗的,正宗的就應該是最好的。
如此這樣 ,我提醒幾大生產冷凍飲品的公司,何不在老冰棍的基礎上,創(chuàng)造性的開發(fā)高端“老冰棍”,姑且就叫“正宗冰棍”;蛘唛_發(fā)思維,稱之為“世紀冰棍”,或者稱之為“世紀尊貴”,更能彰顯品牌價值。這個廣告名稱,足以支撐銷售的高價策略。這種產品的開發(fā)應該是特別簡單。重要的是,能夠搶占豐厚的認識資源,就是一個無價的優(yōu)勢,而且不用投入過多的費用去教育消費者,只要與消費者取得共鳴。打造中國的哈根達斯,應該就在不遠處。
刊于《廣告大觀》五月刊
魏長永,營銷講師,職業(yè)經(jīng)理人,二十年營銷經(jīng)歷,雙成營銷(成就他人,成就自己)實踐者,擅長于品牌和渠道建設。電話:15953819098 郵箱:wei-changyong@163.com QQ:879467192